08月29日一、引言
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股改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。然而,一些中超俱乐部在推进股改方面遇到了麻烦,甚至宣告股改失败。在中国足协的要求下,2022年开始,股改要求改变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仅由一家企业支持的情况,让更多的企业,特别是国企参与其中,实施股份制改革。
二、股改历程
中国足球职业化起步于1996年,当时中国足协曾呼吁各甲A俱乐部走向公司化,尤其是选择股份制形式。然而,由于合作中出现经费、人事等问题的矛盾,大多数俱乐部在一两年后解散并呈现不稳定的局面。时至今日,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提出股改问题时,与20多年前刚启动职业联赛时的局面截然不同。当时地方体委在俱乐部中有话语权,而现今职业俱乐部中资方主导,球员则只是被雇佣的一方。
三、挑战与困境
伴随着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发展,股改形成了一个虚假命题。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,国企与民企难以兼容,尤其是职业足球仍然是一项需要大量投资的运动。在中国职业足球尚未形成有效的经营模式、成为真正的产业之前,让私企先烧完钱,再让国企接手难以得到支持。实际上,部分中超俱乐部之所以在股改开始时迅速采取行动,与当地政府相关领导的支持有关。然而,一旦领导者离职或者调换,进一步的发展便停滞不前。
四、建设制度
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股改希望不应寄托于地方领导个人,而应建立一种制度建设的过程。这需要更高层拟定和出台相关的统一规定,将股改制度化、系统化。只有这样,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股改才能实现可持续、稳定的发展。
结论
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在推进股改方面面临多重挑战和困境。其股改命题不仅需要了解过去的经验教训,还需要建立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制度建设,确保股改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。这将为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带来更多机会和更好的发展前景。
参考文献:
德里森,〈中国足坛的“股改”其实是个伪命题〉,《体坛周报》,2022年8月29日。
相关录像
相关集锦